园区事园区办、带着剧本就能拍,成都这个园区营收同比增长21.8%
“从办事多头跑到全流程集成办理,从‘有求必应’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成都影视硅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影视硅谷”)新媒体总监郑益邦感叹,企业落地成都影视城五年,已形成了两大国家级的视频产业平台及三大摄影群落,“企业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园区及政府的帮助。”新落地的头部影视企业壹同制作(成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下称“壹同制作(成都)”)也点赞道:“联合出品项目《唐探1900》上线时因流程问题需要帮助,影视城专班24小时响应,协调政策申报等流程,让项目‘加速’上线。”在成都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中,“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正成为擦亮城市竞争力的金字招牌。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成都影视城以影视产业为切口,生动诠释了这一服务理念的实践成效。
▲壹同制作(成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从“三十余项流程”到“园区事园区办”
剧组“带着剧本就能拍”
据壹同制作(成都)负责人王丹丹回忆,《唐探1900》上线前期,周期非常紧张,公司在办理联合出品的过程中不是很顺畅。“当时不知道该找谁去办理流程,我们就试着向成都影视城反映了这个情况。”成都影视城在了解到该情况后,迅速联系企业,全流程帮助企业代办,“一周之内就办好了。”
这让王丹丹深刻感受到成都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更加坚定了在成都发展的信心。6月12日,壹同制作(成都)正式签约入驻影视城,并在当日举行了科幻剧《群星》的开机仪式。“企业刚到郫都发展,不了解工商、税务、公积金等各种流程,几乎每一项业务园区都为我们配备了专业的审批专员和政策专员,让我们了解清楚该如何办理。”此外,成都影视城还为企业对接了专员进行政策梳理。
▲王丹丹
从“有求必应”到“有需必应”,成都这一金字招牌越发响亮。“以前拍摄一部剧,从立项、申报、备案等方面,共有三十余项流程,至少需要两个月。”郑益邦说,自从园区实行园区事园区办服务,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资金、人力成本。“园区内有摄录演采编播服化道营造全流程服务,影视城还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简单一句话,就是带着剧本就能拍!”
据了解,成都影视城配套设施完善,周边有21所高校,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叠加区域优势、场地优势等,近年来,已推动上百部影视作品拍摄制作。
作为成都市唯一以影视为特色的文创园区,以及四川省影视产业“一核多极”战略布局中的核心承载地,成都影视城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和用户思维,深入实施“影视拍摄一件事”改革,通过流程简化、服务优化和载体强化,有力推动了影视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已聚集联瑞影业、壹同制作等影视产业链企业500余家,吸引了姜文、陈思诚等知名导演、演员设立影视公司。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21.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落地“影视拍摄一件事”
企业流程一站式办理
今年以来,成都影视城大力推动“影视拍摄一件事”改革。针对影视作品从立项备案到宣发播映涉及省市区三级多部门、审批链条长、环节多、耗时久的问题,影视城系统梳理形成涵盖12个关键环节、37项具体事项的“影视拍摄一件事”清单。园区与成都文交所共建“西部国际影视产权交易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影视版权保护服务,已协助企业提供确权登记申报及影视项目投融资路演相关服务100余件。
同时,为加速影视作品“快审、快拍、快播”,影视城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在园区内设立了全省首个影视行业政务服务窗口。该窗口以开通影视项目审查绿色通道为突破口,推动“帮办代办”模式向“初审预审”模式转型,此外还下沉承接7项省级许可事项的受理咨询、帮办代办、预审初审服务。2024年以来,园区已高效服务多家影视企业协助完成影视剧(含微短剧)备案立项80部。
▲壹同制作(成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为有效解决剧组拍摄中面临的高标准场景需求、“服化道”资源整合难、群演招募不易等实际问题,影视城在现有“1+16”专业摄影棚群落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产业配套。园区引进了满天星、火焰山等影视配套头部企业,配备了拍摄器材2600余件、后期制作设备4000余台、服装道具3万余件,建成了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之一。
此外,影视城打造了“拍在成都”一体化服务平台,整合了省市范围内的影视基地、实景片场、群演公会等关键要素资源。该平台已为120余部影视剧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落地服务,实现剧组“带着剧本来成都,产出作品卖全球”。
“面向未来,成都影视城将以‘立园满园’为牵引,持续深化‘影视拍摄一件事’改革。”成都影视城相关负责人说。
王梓棋红星新闻记者董馨摄影记者陶轲
编辑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