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城管贴违停单惹争议,“不为创收”的回应如何更有力?

时间 • 2025-11-19 22:42:10
停车
执法
城市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执法过程是合法合理、经得起检视推敲的,自然不怕当面锣、对面鼓地“算账”。

近日,网传郑州城管不到20天贴出了74万张违停提示单,车辆10分钟内未驶离将面临贴条处罚。对此,有网友质疑,相关部门在借此创收。8月24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官方没有发布过这个消息,“正式执法工作从8月21日开始,执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罚款创收”。

根据政务号“网信郑州”发布的内容,当地从8月21日起采用了郑州城管交警“1+1”联合“贴条”模式,目的是“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城区车辆停放秩序,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依据是《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道路机动车停放执法管理的通告》。

由此可见,联合“贴条”的来龙去脉很清楚,既师出有名,又于法有据。但为什么会让人感到不安?导火索恐怕还在“20天贴74万张违停提示单”这个说法上。这也难怪市民会有一些担忧:城管也加入“贴条”,会不会和交警重复执法?不为创收为什么集中“贴条”?最后有多少张违停提示单变成了罚单?

交通违法执法毕竟跟钱有关系,公众的神经敏感也可以理解,这也要求与此相关的执法,必须做好直面这种高敏感度的准备。事先做好充分宣传释疑工作,事中注意留有一定的柔性空间,注重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多尊重民心民意。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执法过程是合法合理、经得起检视推敲的,自然不怕当面锣、对面鼓地“算账”。当然,知易行难,要做到滴水不漏,相关部门不仅要保持宽严相济的执法常态,还要具备足够媒介素养和舆论沟通能力。

回过头来看,郑州此次整治的车辆乱停放现象,确实是城市生活中一种典型且顽固的不文明现象,不仅有碍城市形象,阻碍正常通行,而且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不雅、不便、不安全,它让城市治理者感到棘手,也让其他守法的驾车人深感困扰。

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一个汽车大国,总是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文明驾车风尚。文明驾车与停车行为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交通管理成本,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个最终目标上看,交通管理部门、汽车驾驶人、路人等各方立场其实都是一致的。

据报道,今年4月份,郑州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总量已双双突破500万,随之而来的“停车难”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早在联合执法之前,郑州就出台了一些停车便民举措,像商业停车场首小时免费,增设路内停车位,鼓励企事业单位逐步开放内部停车场等。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停车设施的实施意见》,针对“停车难”的问题,提出具体方案。

可以确定的是,城市停车位供需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些时间,不良习惯的纠正和风尚的养成也没办法在“10分钟”内速成。除了一方面加大车位供给,另一方面整治也要更有耐性、更重平常,疏堵结合、不靠突击,如此,“不为创收”的回应才会更有说服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苏月遮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