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大运丨67岁骑行大爷:希望借助大运契机让更多人爱上运动
青春作伴,共赴大运之约,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成都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运动基因的城市,如今随着大运会的举行,也让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爱上这座城市,让运动成为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5月初开始,红星新闻所推出的“文明观大运·做好东道主”之“微观大运”城市主题报道,借助媒体敏锐触角,从“微观”入题,深入发掘成都大运会与城市、市民之间的联系和故事,带着大家深入了解“微观大运,同样感动”的大运故事。从亲手制作大运团扇的市民代表,到参与大运会安保工作的“双警家庭”,再到“宣传阵线”上的“共享奶奶”和“共享阿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大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聚焦的是一位67岁的骑行爱好者胡明,外号为“胡大爷”的他,是一个资深骑友,他用自己的骑行经历“安利”成都的天府绿道,借助大运契机宣传运动精神。
13年前,自从他选择搬到成都市温江区居住后,胡明便正式开启了骑行之旅。从骑行温江,到骑行成都周边,再到骑行全国;从一开始的独自骑行,到现在因为骑行认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建立骑行群,胡明在骑行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也通过骑行了解到了城市变化,“希望单车能带我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骑车的胡明
从成都再到全国各地
每年骑行超1.7万公里,累计超24万公里
在成都,骑行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并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用镜头、用身心去记录和感知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用脚步、用车轮去丈量幸福美好生活。
每天早晨七点半,胡明都会在家中扛出自己的自行车,开启一段特别的晨骑之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最终才会达到目的地。当红星新闻记者见到胡明的时候,他也刚刚结束晨骑。
虽然已经有67岁了,但胡明的骑行装备和骑行速度完全不逊色于年轻人,丝毫看不出来年龄带来的痕迹,“13年前,自己搬到温江居住生活后,便买了辆自行车开启了骑行之旅。从骑行温江,到骑行成都周边,再到骑行全国,8次西藏、4次云南、4次新疆……每年的骑行超过17000公里,累计骑行超过24万公里。”
这样的骑行经历,也让胡明从入门级骑手“变身”成为骑行达人。
↑胡明的抖音号
胡明谈到,13年前刚来温江的时候,这里只有一条绿道,而现在的温江已经建成绿道300多公里,构成了覆盖全温江的绿道路网体系,形成了北林绿道环线。如今,胡明已经是温江区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骑行队伍。
“那种大汗淋漓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谈及骑行所带来的变化,胡明说,一是身体上的改变,以前自己曾患有胃炎、胆囊炎、腰椎劳损、失眠等多种疾病,但随着持续骑行,让自己告别了失眠,好几年没进过医院,身体真的变得越来越好了;二是精神上的变化,运动不仅让精神变得更愉悦,同时也改变了生活方式,整个人变得更有精神和活力。“一想到可以骑行,生活也变得生动和充满期待起来。”
在胡明的眼中,骑行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肆意洒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借助大运契机
期待着更多人能够走进成都,爱上运动
成都人究竟有多爱骑行?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人2022年累计骑行4.84亿公里,减碳2.35万吨,相当于骑出36个兴隆湖的减碳量。成都骑行爱好者年龄范围广泛,遍布各行各业,常年参与骑行人口近百万,成都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骑行之都”。
自从开始骑行后,胡明也愈加感觉到,运动应当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尤其是大运会要在成都举办后,一切开始变得势不可挡。”
↑骑车的胡明
对于即将举行的成都大运会,胡明谈到,首先,举办大运会这样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可以大力推动成都这座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其次,肯定还会对成都的文化、旅游、经济带来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当然,更关键的是,借助大运会的举办契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成都,也爱上运动,这样的意义非常不同。
胡明还表示,因为温江区也有大运会的比赛场馆,他准备和朋友们到现场观看比赛,沉浸式感受大运会的魅力,“如今,我把每天的骑行经历发布在社交平台,也吸引和鼓励了不少市民加入到骑行队伍中。“
至于未来的骑行规划,胡明向记者提到,自己现在就想一直骑下去,直到自己骑不动为止,“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只要是心态年轻,那就可以一起做下去。”
殷建红星新闻记者裴晗周瑶
编辑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