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上万人就业,四川农村手工艺7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

时间 • 2025-07-29 19:40:42
手工艺
农村
四川

一根细绳、一片棕叶……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却在手工艺大师的手里变化多样。8月1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的总体情况,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表示:“2017年以来,四川连续7年开展‘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活动,累计选出287名大师,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

▲新繁棕编

四川农村手工艺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传统美食、茶艺、刺绣、染织、编织、手工画、雕塑、陶艺、漆器、金属工艺、盆景园艺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青神竹编张德明、马边彝绣乔进双梅、新津绳编杨文艺等手工艺大师带来他们的作品。乔进双梅来自凉山州马边彝族自治县,今年43岁,是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5年,我和几位绣娘一起创办了合作社,至今培训了超3万名绣娘,带动凉山彝区832人(其中脱贫人口327人)就业增收,年人均纯收入增加超1.2万元。”乔进双梅说。

▲马边彝绣

杨文艺告诉记者,其在新津安西镇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工作室,村子里有较多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为了帮助这些人实现在家增收,他每年都会开设很多免费绳编课程,“目前已经培训出约30个安西巧姐,她们可以从工作室接单挣钱。”杨文艺说,“我们的绳编产品不仅在四川当地的景区、文创店进行售卖,还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各地,比如摩洛哥、匈牙利等,10月,我们还将带着绳编产品去阿尔及利亚进行展销。”

▲新津绳编

下一步,四川还将继续加大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的力度。徐斌表示,四川将进一步推动非遗工坊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设,开展“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省级大师传习所”认定工作;培育乡村传统工艺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传统工艺振兴与建设非遗特色小镇、乡村工匠园区等紧密结合的新路径。

红星新闻记者闫晓峰

编辑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