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MLF操作!解读来了→
作者丨唐婧 编辑丨肖嘉 2025年1月24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20%,最低投标利率1.80%,中标利率2.00%。当月共有9950亿元MLF到期,实现了795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净回笼。操作落地后,MLF余额为429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未来伴随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发生变化, MLF持续缩量续作的另一大背景是,去年以来,央行工具箱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例如,10月、11月、12月央行MLF操作分别净回笼890亿元、5500和11500亿元,但通过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均实现了全月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且期限品种更为灵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记者,2025年1月或因税期和春节假期临近,缴税与取现压力重叠,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相对稳健,且暂停国债买入,资金面持续偏紧。考虑到2025年“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以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公告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要求,MLF延续缩量的环境下预计1月买断式逆回购将会更多加力,以对冲中长期流动性缺口。 1月24日,资金面延续偏紧趋势。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报1.7700%,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6个基点;7天Shibor报2.0780%,上涨8.30个基点;14天Shibor报2.7500%,上涨12.30个基点。从回购利率表现看,截至当日12时,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报2.0598%,明显高于政策利率水平。事实上,DR007自1月13日以来持续处于2%以上水平。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突破关键点位之后,央行采取了发央票、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措施,表明央行保汇率决心依然较强,反过来制约短端资金面;另一方面,前期长债利率较快下行客观上积累了一定风险,尤其是中小银行,央行再提“关注长债利率”,且暂停国债购买,态度也颇为坚决。 申万宏源研究预计,考虑到政府债供给尚未放量,汇率压力也尚未缓解,春节前短端资金面或将阶段性维持紧平衡。但在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之下, 王青还称,1月以来政策利率保持不变,加之近期央行通过暂停国债买入等方式,加大债市调控力度,债市收益率普遍有所上行,2025年1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央行控制主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的政策意图。综合当前经济金融运行态势,短期内政策利率下调的概率不大,MLF操作利率也将保持稳定。 1月24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走高逾300点,双双升破7.26关口。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7.24关口,最高报7.2370;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线走高超500点,最高触及7.2389。 长债利率也有企稳态势,截至发稿,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回升至1.63%上方,报1.6350%,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徘徊在1.86%附近,报1.8675%。 还有权威人士告诉记者,随着逆周期宏观政策发力,可以期待未来一段时期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改善。汇率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我国持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将继续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支撑。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 至于市场密切关注的降准降息落地节奏,央行已多次提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认为,后续落地节奏将兼顾银行息差、人民币汇率、债券发行等因素。首先,新一轮降息降准需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端利率匹配,息差趋稳;其次,降准降息落地仍有赖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迎来“窗口期”;再次,开年财政发力更为关键,货币宽松需要与之配合;最后,稳定预期也是降息降准落地时点的考量因素。 明明解释,当前MLF余额仍超4万亿元,而同期限的同业存单利率中枢在1.7%附近,两者仍有30bps的利差,这意味着压降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仍需要MLF利率的进一步下行。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简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