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降低人力成本?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成为一种新趋势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是个新概念。这是灵活用工中一种主要的用工模式,是指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由人才外包公司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的一种用工方式。而这种方式,也成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的就业市场,最为显著的一种发展趋势。
四川省也在倡导和鼓励这一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新发展趋势。12月3日,“促进‘六稳’‘六保’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论坛”在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的就业市场新变化和应对方式,成为专家们聚焦的重点话题。
四川省人社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处长叶华表示,当前,四川省已有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单位2.3万家。疫情后,灵活就业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以及各类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职能。
▲论坛现场
去年四川有超过9万中高端人才被猎头推荐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截至10月底,四川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9.2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3.24%;失业人员再就业24.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8.84%;四川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528万人;帮助8.8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好于预期目标。
从我国就业市场的情况看,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
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董建明介绍,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去年帮助了520万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为142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服务。
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2019年,四川全省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420家,全年营业收入388亿,从业人员共32219人。其中,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单位2.3万家,培训89万人次,测评服务12万人次,猎头服务成功推荐9万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5.3万家。
将培育区域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更是成为了各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月前,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就提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工程,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打造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成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一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等。
今年7月,川渝两地签订《川渝两地人力资源市场准入管理协议》,将提出实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互认、职业资格互认通用,简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异地注册手续,进一步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人力资源市场联合检查机制等。
据叶华表示,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传统制造业吸纳就业人数在不断减少,而服务业吸纳人数在增长。同时,疫情之后,越来越多人习惯灵活就业方式。所以许多企业也从自己管理人力资源,逐渐向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转变。
在他看来,人力资源服务将进入一个变化更加快速的时代,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将会不断出现,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将持续增长。他举了个例子,“人力资源全流程外包SaaS平台云服务”,就实现了社保代理、劳务派遣、岗位外包、灵活就业等等核心业务的在线处理。而四川省也正在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增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能级。例如,四川省将着力培育区域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还将建立县区劳务外包转移输出/入基地等。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