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近3年来,全国共批捕涉嫌侵犯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犯罪嫌疑人12人

时间 • 2025-11-11 14:06:50
保护
侵犯
公民
人格

2月21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检察机关加强人格权刑事保护工作情况。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提到,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履职尽责,共批准逮捕涉嫌侮辱罪、诽谤罪犯罪嫌疑人168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嫌疑人12410人,涉嫌侵犯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犯罪嫌疑人12人;共起诉涉嫌侮辱罪、诽谤罪被告人213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告人21923人,涉嫌侵犯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告人15人。通过指控犯罪,有力保护了被害人合法权益。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介绍,2021年1月实施的民法典专门规定“人格权编”,明确民事主体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以及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均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这凸显了新时代、网络社会背景下国家法律对于公民人格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人格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保护人格权是民事检察的责任,与刑事检察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刑法作为后盾法,对于社会危害严重的行为应介入、须惩治。”李雪慧说,检察机关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有责任对严重侵犯公民人格权、危害性大的犯罪行为依法惩治,对网络空间的无良行为予以鞭挞,通过能动履职,对公民的人格权加强刑事司法保护。

李雪慧表示,在民法典实施一周年之际,最高检首次发布以人格权刑事司法保护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目的就是践行“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让刑事、民事司法保护有机结合,形成网络时代保护公民人格权的强大司法合力。

苗生明在回顾检察机关加强人格权刑事保护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时还强调,更加关注公民人格权保护,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身边“小案”。侵犯人格权犯罪案件虽多是“小案”,但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公众对社会安全的感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