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两张雪照刷屏,为何无声胜有声?
更强烈的对比,则来自画面内外——在这个极寒天气里,我在室内吹着暖气,你却在冰天雪地里推送物资。照片传递的朴素奉献与情感,需要被更多人看见。
穿着防护服,弓着身子,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一群人正用力推着一辆装满防疫物资的三轮车;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张照片里,一人滑倒跪地,身边一人也相继扑倒,白色防护服和白雪已混为一体,与身旁不远的暖色建筑形成强烈反差。
画面无声,那股力量却早已抵达心间,敲打数个来回。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据了解,照片拍摄于大连海洋大学校园内。前不久,大连出现疫情,为防止疫情扩散,大连各高校下发通知,学生暂时留校。1月4日,大连海洋大学开始了新一学期教学工作,寒假顺延。可能于一些人来说,这只是过了一个加长版的学期,但对于学校来说,众多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十分艰巨。照片里的这一幕,正是由师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将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资统一配送到学生宿舍楼。
自6日晚公布后,照片就迅速在网上流传。画面内,人群、物资、脚印的杂乱和平整的白雪,形成了对比;穿白色防护服的人群和被踩出来的黑色小路,又形成了对比,都让这组图片呈现出十足的艺术张力。更强烈的对比,则来自画面内外——在这个极寒天气里,我在室内吹着暖气,你却在冰天雪地里推送物资。
作为一种图像记录,这组照片给我们留下了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讨论。
↑“这两张照片值得刷屏”成为热搜第二
亚里士多德《诗学》一书中指出,诗比历史更普遍,更真实。这里所说的“诗”,其实泛指艺术,当然也包括图片。好的艺术作品是对历史的记录,它能说话,更能穿越时空,直抵人心。这也意味着,艺术需要特定语境、面对特定人群、针对特定问题,才能对具体的人产生意义。
这组照片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就是因为寒潮降临,我们正面对新一轮的疫情反弹,我们正处于同一片天空下,踩在同一片土地上。抛开画面本身,照片传递的朴素奉献与情感,也需要被更多人看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如我们熟悉的高山流水一样,对一幅图片的“读懂”,也离不开你我这些“知音”。这个画面被定格,这些图片被刷屏,离不开指尖跃动的你我。
视线从大连转向石家庄、沈阳,转向每一个发生零散疫情的地方,不难想象,都会有这样画面,都会有这样的一群人。从去年到今年,从武汉到大连,疫情期间的太多场景让我们难以忘记,很多甚至已经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比如定格在武汉的最美落日余晖照,比如定格在大连海洋大学的顶风冒雪推车照。
共同的情感,让这些照片在更大范围内流传,人们看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力量,从中也照见了自己。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黄秋荻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